过去三十年改革开放取得了经济发展方面巨大的成就,但也积累了问题,同时世界局势也发生了变化。
- 国内经济结构不均衡、人口老龄化、环境资源压力大、房地产泡沫。
- 金融危机后国外需求疲软、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宽松。
第一章回顾宏观经济理论的演变,并为后文确定分析框架。在此时进行回顾有特别的意义,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主流观点认为:货币信用在中长期是中性的,只影响通胀,因而只要控制住通胀率,经济就能平稳运行。然而金融危机提醒人们,资产价格和货币信用有超越增长和通胀的短周期波动的重大影响。因此要在新的分析框架中加强对货币信用周期的重视。
框架确立之后就是讨论的主线。本书认为驱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有两大力量,其一是制度变革,其二是人口结构。首先制度变革对经济的巨大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其次人口结构对经济总需求和总供给起决定性作用,并且其变化十分缓慢和确定。因此以这两点为讨论主线。
第二章阐述了中国人口结构的现状和未来,并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其与经济增长、经济结构、通胀、资产价格和货币信用的关系。人口不仅是消费者同时也是生产者,在人生不同周期会有不同侧重,这导致人口结构对经济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产生很大的影响。人口结构变动引起的平均消费率和投资需变动,会同通胀、货币信用扩张和资产价格产生关系,而且其效果往往会以一种从积累到集中爆发的方式展现出来,因此需要格外重视控制风险。
第三到五章既分别展开论述当前人口发展趋势对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货币信用的影响。
- 人口红利消退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减少,使得供给端潜在增长率减少,意味着长期经济增长放缓。
- 我国经济最大的不平衡就是贫富差距。其产生原因主要有人口红利期间劳动力资源价格低,以及政策扭曲带来的分配不公。
- 高储蓄率、房地产泡沫和信用扩张联系在一起,形成了我国的货币信用周期,构成未来最大的宏观和金融稳定风险。
第六道到九章就若干热点话题进行专题讨论,包括:通胀、房地产泡沫、外贸和汇率、新型城镇化。
- 因劳动力供短缺带来的工资上升不会带来通胀;货币信用过度扩张在长期会造成通缩压力。
- 我国房地产泡沫和城乡二元结构相结合带来的特殊性,扩大了贫富差距。
- 外贸顺差是人口结构这一经济基本面的反映,并不必然指向人民币升值;但外汇资产在政府和私人部门分布不均带来贬值压力。
- 新型城镇化遇到农村富余劳动力减少和城镇内二元结构难以为继的问题,需要公共服务均等化、户籍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
第十章总结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从促进经济增长、平衡结构、控制金融风险三个角度切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