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当下国内发展不平衡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 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消费相对疲软
- 第三产业发展大幅落后于第二产业
- 资源压力、环境污染
- 收入差距、财富差距拉大
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导致这些现象的因素是否相互独立?这些因素中哪些是表象,那些是根本驱动力?本章提出以下逻辑:
- 产出在劳动力和资本间根据边际生产率分配,政策再进行二次分配,形成分配格局。
- 企业与居民部门、居民部门内部收入差距拉大,降低了消费、提高了储蓄(包括出口)和投资。
- 高投资和高出口使产业结构偏向工业和制造业,服务业因此发展落后。
- 偏工业的产业结构对资源需求高、对环境压力大。
什么因素导致收入差距拉大?影响真的有这么关键吗?
- 过去十年,政府和企业部门对居民部门的挤压、居民部门内财富分配的不平衡,造成贫富差距拉大、平均储蓄率上升。
- 人口结构和体制、政策的扭曲是两大关键驱动因素。
- 人口结构拐点的到来有利于改善分配,但仍需体制和政策的改革。
一、结构失衡的表象:消费弱
每当人们谈起中国经济增长时,焦点始终放在“中国制造”,而消费不足却给人一种“中国不消费”的印象。我国居民消费率从2000年的46%下降到2010年的35%,下降显著并且大幅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居民消费下降显著。 1979-2000年间居民消费率保持在50-45%间,而2000-2010年却下降了10%,并且投资率接近50%,这是中国过去不曾经历的,也是主要国家经济发展史上从未出现过的。
居民消费率大幅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居民消费率在国家发展过程中呈U字型:由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再到高收入阶段,消费率先高后低再高。但中国的消费率不论是横向还是纵向比都大幅低于国际水平:
- 2010年中国居民消费率比全球平均水平低25%
- 和其他国家同发展阶段比,低于日韩15%、英美30%
- 和其他国家最低点比低16-19%
二、失衡症结:收入差距扩大
居民消费率由两部分构成:
- 可支配收入GDP占比:反映国民收入中有多少分配给了居民部门;
- 居民部门储蓄率:反映居民对可支配收入的处置,是当下消费还是未来消费(储蓄)。
2000-2010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下降6%,储蓄率上升12%。而与之相对的是政府可支配收入由19%上升到21%,企业部门可支配收入由17%上升到22%。由于政府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通常转化为储蓄或投资,所以表现为储蓄率大幅上升。居民部门储蓄增速17%,而政府和企业部门储蓄增速为32%和21%。
分配不均由部门间挤压、部门内分配差距造成。产生因素有很多:人口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金融市场落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其中人口结构变动是关键驱动因素,也是相关体制、政策的扭曲能够长期延续的支持因素。
人口结构是基本因素 (原第三节)
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下降的重要原因是劳动收入增速落后于GDP增速。由于人口红利期生产者占比高、城乡转移输送农民工,市场上劳动力供给充足、工资增长缓慢。此外,人口红利阶段生产者储蓄高、农民工的留守家庭消费低都导致居民部门储蓄率高。
企业对居民部门的挤压(原第四节)
人口结构造成的劳动力充分供给,使得企业在高投资情况下不会引发高工资,客观上产生了企业部门对居民部门收入分配上的挤压。
此外,我国金融体系不健全,造成了不对等:
- 居民部门缺乏投资渠道,以银行存款为主,使得企业能以较低利息使用居民部门资金。
- 企业治理结构存在缺陷,导致分红少,居民不能分享发展成果。
政府对居民部门的挤压(原第五节)
税负增长快。且因为间接税占大头,大部分由居民部门承担,导致可支配收入被挤压,抑制了消费。2000-2010年,税收年均增速20%,而GDP和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增长只有14%和13%。
政府支出重投资、轻公共服务和转移支付。我国当前的考核体制和寻租动力都鼓励政府重投资、轻支出,使得财政政策不能充分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降低了低收入群体的可支配收入和社会保障力度,拉低了居民消费。
居民部门内部贫富差距拉大(原第六节)
贫富差距拉大,由资产的边际消费递减,拉低平均消费。根据弗里德曼永久收入假说,永久财富决定消费,财富差距拉大,消费减弱。
贫富差距拉大有三个原因:
- 城乡收入差距大。
- 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导致财富差距拉大。
- 税收结构不合理:以消费税为主,而消费税是累退税(富人边际花费低),此外财产税等税缺失,拉大了收入差距。
此外社会保障的缺失实质上是转移支付的减少,拉大贫富差距的同时推高储蓄率:
- 养老保险改革:现收现付减少,推高居民储蓄需求;强制储蓄收益低,居民仍需自主储蓄。
- 福利房转为商品房,居民被迫增加储蓄。
- 医保改革,居民承担更多成本。增加了储蓄需求。
七、结构再平衡的路径
人口拐点的到来,劳动性工资涨幅加大
- 劳动人口的减少
- 农村可转移青年劳动力减少
制度变革
- 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提高覆盖率,养老金能增加转移支付力度,医保普及能降低居民总储蓄需求
- 税制改革:扭转现在以消费税为大头的累退税结构,对资产征税。减轻整体税负,调整负担结构。
- 金融体制:深化金融市场化,让居民分享经济发展果实。
八、“中国消费”的宏观含义
- 总需求结构变化:投资转消费,外需转内需,消费率上升。
- 消费结构变化:因收入水平、人口结构、地域差异不同而不同。总的来说,服务消费占比提升,商品消费占比下降;消费需求差异化增加,商品附加值提升;老年人占比增大;内陆沿海差异减少。
- 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成长为第二大消费国,对商品消费占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