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第五卷浅析

在第四卷中Socrates成功建立起一个理想的城邦,并在其中找到了正义,然后通过城邦与灵魂的对比,确定了灵魂中正义的模样1。一切看起来非常完美和顺利,Glaucon的挑战也被一个崭新的正义结构所化解。但正当Socrates兴致勃勃,准备继续讨论五种典型政体和对应的五种灵魂时,他被众人合力叫停。大家不肯放过Socrates在讨论护卫者教育时看似不经意间提到的“朋友之间要不分彼此,一切共有”这句话,要他当众解释清楚。也许众人只是出于对新奇观点的好奇所以发问,却没想到这一诘问将把讨论引向更为崎岖的道路,逼出Socrates三个惊世骇俗的观点:男女平等、共产共妻和哲学家王。那么这句话究竟意味着什么,竟然引发了三次浪潮,并将《理想国》的讨论推向哲学的高峰?

从现代的观点来看,几乎所有人都能接受第一次浪潮的男女平等,今天你甚至会觉得这个观点理所当然。然后到第二个浪潮大部分人就很难接受了,尤其是具体到“共产共妻”这个政策上。第三次浪潮大家觉得这是给哲学家戴了个高帽,并不值得多么严肃地对待。然而其实这三次浪潮有非常紧密的关系,逻辑上一层接着一层,构建出Socrates理想中最接近善的城邦。

1. 两次浪潮

1.1 浪潮一:男女平等

第一次浪潮的男女平等跟我们今天的男女平等是不一样的,它并不是字面上的平等。而是男女的不平等均匀地分布在每一个行业中,以至于在任何职业上女性都没有比较优势或劣势,从而不存在一个单性别主导的职业,所有的工作女性都能做。大家不要看到第一次浪潮很小就不重视,它其实是为第二次浪潮做准备——只有护卫者的妻子离开家庭进入护卫者的行列,下一步的安排才有可能。

Socrates认为男女确实有自然天赋上的区别,所以需要解释与之前提出的“按天赋分配职业”的矛盾。为此他首先辨明天赋的考察应只关注与职业有关的部分,解决男女性别不同但能担任同样职业的逻辑矛盾,接着提出用学习能力的强弱来区分天赋的好坏。注意这里出现了一个新的东西,就是用学习能力来评判天赋好坏。在之前的讨论中,自然天赋最初对应技艺,后来对应等级,而技艺水平其实是可以随着时间和经验的积累改变的,这似乎意味着天赋也能改变。但是现在自然天赋体现在学习能力上了,这个能力与生俱来,是不受身体约束的,也不再随时间改变。从这个角度看,在Socrates眼里女性之所以比男性弱,是因为女性的学习能力天生就比男的弱,所以在所有的工作中女性都要比男性弱一点,而且这一点恒久不变。但由于不能把所有职业都分配给男性来做,并且女性除了全面地弱于男性外,没有其他的比较劣势,所以所有的工作女性也都能做。

护卫者的妻子能够同样承担护卫者的工作这个条件非常重要。Socrates就想说护卫者的妻子不应该是家庭主妇——如果她是家庭主妇、成为了一个家庭的护卫者,这就与城邦的护卫者形成对立,守卫的是家庭的利益而非城邦的利益了。所以护卫者的妻子一定不能是真正的妻子,她也得是一个女护卫者,这是护卫者等级的核心要求。整个讨论里存在一个次一级的困难,就是Socrates实际上认为妇女在思考能力上有缺陷(就像尼采的观点:女性天生是做烹饪的,但是你的天性太差,连烹饪也没做好),但他又不得不故意忽视它从而在制度上达到男女平等的结果。

1.2 浪潮二:共产共妻

埃德加·德加《年轻的斯巴达克人的操练》,现藏于伦敦英国国家美术馆

我们下面用一幅画来进入,这幅画的名字叫《年轻的斯巴达克人的操练》。古希腊雅典或者是古罗马都有男女不平等,雅典可能还更严重一些,但是某种意义上斯巴达恰恰相反。在斯巴达不论男孩女孩,出生后都拿来检查不行就扔掉、少年时集体受教育、进行生存的竞赛。如果护卫者的妻子也像护卫者一样去接受城邦的音乐和体育教育的话,就会出现如这幅画所描绘的情景:女的是裸体,男的也是裸体,还聚在一起剧烈运动。这会带来一个直接的问题,换句话说,这样的场景使人的自然开始起作用。所以Socrates讲到这里的时候,所有人都开始笑,大家都明白这是一个巨大的危险。这就是男女平等带来的直接后果,也是将第二次浪潮引进来的焦点,即引入了一个新的欲望。理想国第一卷到第四卷起支配的欲望是多得,是爱钱,这是Thrasymachus所代表的欲望。Glaucon爱的不是钱,他是一个有强烈爱欲的人。他的爱欲是这样的男女平等带来的——本来男女是隔离的,封闭在家里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隔离最强大的欲望。这个欲望一开始说的就是年轻人的欲望,实际上是指性的欲望,Sophocles说的那个“狂暴的主人”,而男女平等使它以一种特别强烈的方式闯了进来。

这个特别强烈的欲望迫使城邦引进了一系列新的谎言,要来安排婚姻和孩子的问题——妻子要共有,孩子也要共有——这是前面的诗歌教育中没有提到的。这是一段有趣的讨论,是哲学玄想中非常美妙的部分。此时此刻谎言是一剂药,在Socrates的设想中,护卫者们被告知周期性的集体性生活完全由公平的抽签结果决定,但实际上城邦又暗中操纵抽签结果,让好的天性的人多繁殖,差的天性的人总也抽不到。这个安排完全是从城邦的角度去考虑的,在安排男女关系的时候根本不去考虑爱情的因素,而是只关注怎么能让自然天性好的结合生出好的新一代。讽刺的一点是,这个安排的最初提出是为了解决护卫者自然欲望的问题,但最后它却完全不考虑这个因素,而是从城邦的角度进行优生的考虑,将整个爱欲的结合加以政治的控制。当然,Socrates留了一道口子,说如果过了生育年龄的话你可以自由恋爱但不能要孩子,如果要孩子的话就是一个非常恶劣的行为。

共妻方案有一个非常大的困难,就是它取消了家庭的概念,连带的亲属关系就完全没有了,为此Socrates引入了一个完全人为的亲属关系。在前述的制度下,国家本身是一个大的充满作弊的抽签机器,它只关心你生出什么样的孩子,把你完全当做生育机器来看待,然后生下来的孩子加以集中的抚养和处理。马上Glaucon就说,这样辨认不出谁是他的父母谁是他的子女,亲属关系就完全没有了,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Socrates就说,虽然原则上确实很难判断,但是我有一个特别的安排,这个安排就是以十个月为期,发生关系后到了这个时间前后生的孩子就都是他的孩子。这一部分你能感受到Socrates到底认真不认真,就是他技术上极端精细、原则上却极端荒谬。那么在这个安排下,所有人都知道我叫儿子的,不一定是谁的孩子,只不过是同年同月生的而已。就是这个亲属关系有了一个新的概念,它完全是公亲,是城邦意义上的亲。现在所有的亲属关系都变成人为的了,不是自然的血缘关系,因为最重要的那个结合的关系是乱的。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国家不关心结合和孩子的关系,它只关心你产出孩子的质量。你其实做自己的事情是因为你有爱欲,为了满足了自己的欲望。但是经过城邦的安排后,婚配爱欲转变为了你为他人做的自己的事情,正义的原则在性爱这个事情上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所以说第二个城邦核心的地方有一个脉络,这个脉络的目的并不是优生,优生只是结果,实际上的目的还是为了解决最一开始的那个护卫者爱欲的问题,只是说要以一种正义的方式。这个解决方案通过城邦安排婚配、人为指定亲属制造了一个信念世界,创造了最大程度的团结。Socrates举了一个例子,就像十指连心,如果一根手指疼,身体其他部分也能感到疼痛。所以Socrates通过在教育上使用高贵的谎言这一剂药,在实操上更替自然的血缘关系,使护卫者阶级完全成为了一个苦乐共同体。

2. 回应“多得”的挑战

2.1 护卫者的根本困难

回顾这个讨论的背景,我们可以发现这还是围绕着护卫者教育最初的困难,即树立正确的敌友观。我们在第一卷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技艺的中立性,即技艺是两面的——所有最好的守卫也往往就是最高明的小偷,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Thrasymachus希望掩盖的地方。举牧羊人为例,牧羊人想多得,到底是为了他的主人多得,还是为了他自己多得?现代经济学里有“委托代理人”的理论,就是你雇来的代理人,他要证明他为什么不去谋求自己的利益。所以具体到护卫者,他为什么要来维护城邦,而不变成城邦最有智慧和能力的小偷呢?这个困难存在一个突破口,就是一个人最关切爱护的事物,都是他最亲近的东西,都是他的友。因此在第二卷讨论的时候,大家不讨论护卫者如何有智慧和勇敢,而集中在他一定要対友温和对敌凶猛上,认为护卫者一定要有清晰正确的敌友概念。护卫者要能够保住建立的第二个城邦的好,就要明辨一件事物对城邦的好坏,还要坚持城邦的好就是他自己的好。一个非常清晰的例子就是辨认一个诗人对我们这个城邦好不好,如果不好那我们就送他到别的城邦去,无论他的诗多么让人愉悦。所以这个城邦中能不能解决守卫者作为小偷的危险,很大程度上就是它进行信念教育的时候,能不能重造护卫者亲友的概念。

2.2 公有制解决方案

第二个城邦要真正解决为城邦建立正义秩序的问题,最大的困难在于怎么来安排护卫城邦秩序的这些人,即护卫者的自己的欲望怎么得到约束?如何安排才能让这些欲望不会破坏整个城邦的正义秩序呢?前面的结论就是他一定要有一个好的亲友的概念。为了形成这个概念,Socrates为城邦安排了一系列的制度。

第一个就是高贵的谎言。告诉护卫者:以前你们相信的那些东西他都不是真的,真相是我们都是同一个大地母亲所生的亲兄弟。高贵的谎言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说我们都是大地母亲所生的亲兄弟,第二个部分说每个人参杂了不同比例的金银铜铁。其实第一个部分是最核心的,大家不要忘了这个是讲给统治者和护卫者听的,就是说这个护卫者要认为他所保护的人是他的亲人。高贵的谎言就是一个宣传教育,它挺难说服人们相信,所以下面有具体的制度安排:你最亲的除了你的老婆就是你的钱,那么你只被允许有最低限度的私人财产。然后我们会发现护卫者可以说“我的”这个词的机会就变得非常少,东西都是公共的,都是“我们的”不是“我的”,这就意味着他即便想要多得也没有用。

第二个就是解构家庭、共产共妻。只要家庭存在,护卫者就有最小单元的“我的”。因此要彻底解决你我之分这个问题,就要在获取妻子、形成婚姻、养育孩子的时候都做到“朋友之间,一切共有”。这个言论第一次出现的时候,一定是让所有人都眼眉一跳,等到Socrates被打断后,他们就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个事情该怎么来安排,所有人都能共有吗?这便是前两次浪潮的缘起。所以Socrates在第五卷花了很大功夫去描绘了一个细致入微的方案,就为了证明其可行性。其根本还是为了避免护卫者成为小偷的困难。但这个原则就是很难去被执行,因此我们在读到第八、九卷的时候就会发现这成为城邦败坏的源头。

2.3 彻底解决“多得”

现在我们回想一下第一卷,“多得”的困难就在于人的欲望和情感是私人化的,这是城邦堕落的根源。现在这个城邦最大程度地让护卫者没有了私人的欲望:他们所有亲近的,就是祖国母亲觉得亲的东西;所有称为兄弟姐妹的,就是同一个月出生的同胞;没有妻子也没有家庭。城邦中工匠阶层还是有家庭的,但整个护卫者阶层完全是大同社会。这个城邦和其他希腊城邦都不一样,原因在于“我的”、“我们的”这两个概念在此合二为一。护卫者的“我好”就是“我们好”,私人的好与共同体的好概念是一致的,是以信念和情感为基础创造的统一利益和幸福。

因为没有“你的”和“我的”的区分,彻底解决Thrasymachus“多得”的问题。因为你没有必要多得了,你的多得就是大家的多得。当初Thrasymachus讲不正义的概念的时候就是不正义的人想拿什么就拿什么,想和谁睡就和谁睡,要杀谁就杀谁,而他讲的这三个事情现在城邦都统一解决了——你想多得就看抽签的运气,抽签的运气就看城邦的护卫者认为你的身体好不好。这是Socrates到目前为止通过第二次浪潮对城邦所做的安排,彻底回应“多得”的问题。

此外,就是这个苦乐共同体非常好,Adeimantus所担心的护卫者生活不幸福的问题完全不存在。护卫者现在清楚的知道了什么是“有”,他不会被私人的“有”破坏公共的“有”,他的敌就是城邦共同的敌。而且他有许多好处,就是他避免了许多琐碎的坏事——他不用去捧那些有钱有势的人、那些工匠。护卫者没有什么私人财产,私人生活完全都是城邦给安排的。所以这里Socrates回应了两个挑战,第一个是Thrasymachus在第一卷里说的牧羊人的问题,第二个是对Adeimantus说的护卫者极不幸福的回应。只不过这个在多大程度上是回应,是可以讨论的。

3. 第三次浪潮:哲学家王

现在我们回头看一看前两次浪潮的结构:男女平等是为了妇女共有做的准备,如果不能男女平等,就没有妇女出来工作,没有妇女出来工作破坏家庭的行动就不会成功。破坏家庭的行动Socrates先说这个制度有多好,就妇女儿童应该怎么做,但没有说到底怎么实现。而且他为了逃避这个问题,用了很大篇幅扯到很远,都扯到国际政治的问题了。最后Glaucon终于忍不住了说这个问题扯到没完了,到底怎么能做成啊?讨论便转向了第三次浪潮。

3.1 作为工具人的哲学家

第三次浪潮实际上是为了解决妇女儿童如何共有的问题的,因为这事确实很不可行。Socrates就说我画了一个天仙,你让我在现实中找到一个天仙一样的人物,这个要求对画家来说实际上是不对的。讨论到共产共妻的问题,我们第一次对《理想国》有了你读标题产生的感觉——这好像确实是理想国,就是这个理想国实现不了,就看现实中能多大程度上接近它。在此前,整本书其实讨论的是怎么通过大写的城邦找到灵魂的性质,是在这当中大家有不满,才去讨论三次浪潮。在讨论三次浪潮的时候,是在共产共妻极为不可能的情况下才把他描述成一个样板,也许实现不了,大家只能接近。所以整个《理想国》里有关哲学家的问题就是在破坏家庭的时候引进来的。虽然“哲学家王”在后面有更多的讨论,但是在最初“哲学家王”只是一个辅助问题,就是我们如何现实城邦中做最小的变动,去接近到第二次浪潮为止这个最好的城邦。也就是说第三次浪潮虽然表面上是最大的一次浪潮,但其实是为第二次浪潮的非常小的工具性的步骤。但这个浪潮带来的结果是我们在这个时候没办法完全预见的。

3.2 作为超越者的哲学家

什么叫哲学家王?其实是说一个是哲学家成为王,或者今天成为王的人去真正的搞哲学,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使政治权力和哲学能力合二为一。任何不能兼得这两方面的天性都是不够的。第二个城邦构建的巅峰是共产共妻,这个很难实现,唯一实现的可能性就是哲学家成为统治者。哲学家王把哲学对男女抽签的洞察和政治权力结合到一起,才有可能使得政治的恶消失,让之前描述的政体有成为现实的可能。所以大写的城邦的可行性问题在哲学家王的时候第一次成为了一个焦点,这个是《理想国》讨论重要的转变。

那么这样一个哲学家是怎么样一个人呢?我们知道第二个城邦是一个靠信念和意见来节制人的欲望、依靠谎言来安排爱欲的城邦,然而这个城邦建立的前提却是存在哲学家。为什么我们要强调哲学家做王是在第二个城邦?其核心的对比是哲学家和热爱意见的人是不同的。虽然在前几篇分析中我们已经提到了“意见”,但《理想国》原文是在这里,这个第五卷的结尾的段落,才第一次系统阐述了“意见”的概念。所有的护卫者,哪怕是最好的护卫者,爱的都是意见,是和哲学家不一样的。我们最初看到有两种截然相反的人,一种是追求多得的人,另一种是爱城邦、相信城邦从小给他讲的信念的人,这些人到了第五卷末尾被Socrates揭示出其实是一类人、他们追求的其实是一类东西。所有这些美的东西,都是爱意见的人所爱的东西,第二个城邦讲的那些信念、那些美的现象都实际上是基于人对意见的热爱。而真正的哲学家爱的是存在,是《会饮》里面讲的美本身。所以到第五卷非常悖谬的是,第二个城邦中最重要的智慧的人和那些对意见的爱构成了完全不同的生存类型。这是《理想国》从第五卷迈向第六、第七卷,超越第二个城邦迈向第三个美的城邦的决定性步骤。